3月的長沙,一直陰雨綿綿,好像上次去韶山,也是這樣的天氣,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里,一些年輕的志愿者總是會很熟悉地講解紀念館的種種和毛澤東同志的生平,那時候,大家總會變得很安靜,即使自己也知道那些故事,也愿意去重新聽一遍。
對我來說,那是段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的歷史。
這里,有種永不過時的“潮”,叫夢想。
1913年,毛澤東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這所學校里,他學習了五年多,奠定了他的知識和學問的基礎(chǔ),也充分顯示了他獨特的性格。他的夢,是救中國。
1916年,李大釗從日本留學回國后,投身于反日反袁的斗爭和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中。從這時起,李大釗在講壇上、報刊上和通信中,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幫助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一些老革命家,培育眾多的青年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18年,他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是中國人民接受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先表現(xiàn)。他的夢,是社會主義中國。
1949年的春天,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的人民軍隊來說,來得特別早。此刻,東北全境解放,浩蕩入關(guān)的東野大軍已對平津形成合圍之勢;淮海戰(zhàn)役進入決勝階段,長江以北盡在掌控之中。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10月,開國大典。那時候,共產(chǎn)黨人的夢,是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人士,為舊中國的一切畫上句號,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
有時候,我會覺得,談夢的時候,前面要加上自己祖國的名字,這個夢會不像夢,會很宏大,更像是一個目標,類似于中華崛起,或者國家富強。夢想,不都是很遙遠的嗎?
可是,遙遠的夢想也需要一步步的實現(xiàn)。
而這種實現(xiàn)夢想的“潮”,叫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19世紀30至40年代,“社會主義”的概念在西歐廣為流傳,發(fā)展出不同分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或者說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在一部分國家或者地區(qū),通過無產(chǎn)階級武裝奪取政權(quán)建立起來,建立一個由工人階級執(zhí)政的社會——這,成了當時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偉大夢想。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為指導思想的黨。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帶給我們勝利,沒能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共產(chǎn)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具體結(jié)合,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奮斗,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將社會主義定為基本道路,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與延續(xù)。這里,又可以念出一大串的名字:陳獨秀、李大釗、李漢俊、李達、陳望道、董必武、彭湃、施存統(tǒng)、周佛海,當然,還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這樣的朋友圈,著實是牛。
原來,做一個夢想家,首先要成為一名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實,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落實好,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夢想奮進。
現(xiàn)在,一大批年輕黨員、年輕干部走上各自的崗位。這些同志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躍,是黨的事業(yè)的新生力量,但不少同志缺乏嚴格黨內(nèi)生活鍛煉和重大政治風浪考驗,新形勢下面臨的考驗和誘惑日益增多,價值認同和行為取向更為復雜。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因為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其實,社會在進步,問題總會涌現(xiàn),思潮也在不斷變化。有人說,談社會主義很枯燥,其實不然。
有種“潮”,叫與時俱進,直面問題。
這段時間,《人民的名義》熱播,引發(fā)全民關(guān)注,它的題材是年輕人感覺無聊到爆的“政治”“反腐”,可偏偏創(chuàng)造了收視神話,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題材敏感、臺詞勁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作品本身質(zhì)量過硬,沒有刻意迎合市場。
《人民的名義》劇中,大老虎受到了黨紀國法的處理,為反貪事業(yè)差點獻出生命的陳海蘇醒,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該劇獲得成功,創(chuàng)作者周梅森說,這反映了當代中國各個社會層面,尤其是政治生態(tài)層面的中國的故事,引起了社會各階層受眾的共振。“這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現(xiàn)實主義的成功,文學堅守的成功,貼緊時代、反映人民疾苦的成功。”
反腐倡廉,利國利民——這不正是《人民的名義》所弘揚的社會主義主旋律嗎?誰說社會主義不“潮”呢?
當然,一顆顆璀璨的“明星”讓我們的社會主義顯得更“潮”:這其中,有淡泊名利、心系祖國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有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袁隆平,有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的縣委書記焦裕祿,有把自己的身體投入石油的工人王進喜,有一腔熱血灑向西藏高原的孔繁森,還有近年來,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的“警界女神警”任長霞……
而這種“潮”,就是信仰的力量。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時代特征,在舊中國時候是,在新時代同樣是。而這個時代,共產(chǎn)黨人更應該有堅定的信仰。
習近平同志說,“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俗話說得好:“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人要有信仰,才會有精神力量,才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我們共產(chǎn)黨人必須要有信仰,才能在多元的價值觀和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才會對生活有所敬畏、有所追求,才能譜寫出人生的壯美詩章。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閉目沉思、掩卷遐想,中國共產(chǎn)黨人90多年來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地去堅守和實踐自己的信仰。就像歌曲《南泥灣》中唱的那樣,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各種社會背景的人,來到了一塊貧瘠、荒涼的土地,通過勞動將其打造成一個遍地是牛羊、處處是花香的福地,人民快樂勞動,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形態(tài)。
共產(chǎn)黨也正是這樣,通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提供了一種不依托寄望于超驗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價值、能讓億萬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如今,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共產(chǎn)黨人要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努力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雖然面臨眾多挑戰(zhàn),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已經(jīng)過時,它實際上植根于一個人的內(nèi)心,也植根于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這種力量生生不息。
因此,有夢想,能實干,與時俱進,心懷信仰,并且為之奮斗,就是社會主義最“潮”的事。